國王企鵝的寶貝蛋   (整體模組教學流程示例)
 
  教 學 示 例 說 明







教師可以經由有關動物生殖的影片、圖片或剪報資料,引發學生討論動物的生殖,如:
提供國王企鵝的照片或玩具,問學生:知道這是什麼生物嗎?以他的高知名度一定有學生答得出那是國王企鵝,再請學生發表,他所知道的木柵動物園國王企鵝孵蛋事件,由此進入主題。
以貓或狗或其他胎生動物,生殖的影片或照片,問學生之不知道其他生物的生殖方法?請學生發表它們曾經看過的動物生殖。
拿一顆雞蛋讓學生猜猜看它會不會變成一隻雞?請學生說出猜測的依據。從討論中,學生應能提出:蛋在哪些條件下才能變成小雞?因而進入主題。

教師的主要工作在營造一個情境、讓學生主動去察覺和主題相關的問題;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勇於表達,尤其對不同思考模式的問題,更要尊重、接受,察覺的問題越多元化,越有助學習。








引導討論並確定問題可嘗試以下方法:
教師在黑板上條列出學生個別發表的問題,再和學生討論後,將問題分為關於國王企鵝、生殖行為、生殖細胞及生殖方式四個子題,若學生有其他看法也可增加子題。
發紙條給學生,讓他們在小組討論之後,寫下他們想要探討的項目,用磁條粘在黑板上,經念出問題後,師生共同討論後將問題歸類。(或小組先將問題分類減的項目)
經充分討論後,關於國王企鵝:這一題應包含:型態、構造、生存環境、習性、生殖行為等;生殖行為這一子題應包含:求偶行為、護卵行為、育幼行為等三個細目;生殖細胞這一子題則應包括:不同動物卵細胞的比較、受精和未受精蛋的比較、生殖細胞和生殖器官的關係等三個細目;生殖方式這一子題應包含: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;卵生、胎生、卵胎生的區別;複製生物的衝擊等細目。然後說明分類的依據)

將學生的議題歸類後,教師應將子題稍作補充、擴展,如生殖行為這一議題,學生的焦點可能集中在孵卵,老師可以提醒他們”青蛙鳴叫和生殖有關嗎”?”母鴨帶小鴨可以增加子代生存率嗎”?而對過多或太難的問題則要和學生商討選擇此次課程的合適問題。將學生的議題歸類後,教師應將子題稍作補充、擴展,如生殖行為這一議題,學生的焦點可能集中在孵卵,老師可以提醒他們”青蛙鳴叫和生殖有關嗎”?”母鴨帶小鴨可以增加子代生存率嗎”?而對過多或太難的問題則要和學生商討選擇此次課程的合適問題








當師生以充分討論.確定要學習的子題.細目後,接著應分工合作將這些目標完成,分工實應考慮學習目標.時間.相關設備等。以下為本模組的情形 
本模組的教學時間設定為3週(9節課)包含
第 1,2 節: 察覺環境、確定問題、分組分配工作,全班一起討論後共同完成。
第 3 節: 各式各樣的蛋,則全班分六組,分別收集資料及材料後,一起在實驗室中觀察。
第 4 節: 生殖行為大觀,每二組負責一類生殖行為(含求偶、護卵、育幼),分別收集資料後,分組報告並接受發問。
第 5,6,7 節: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?生殖細胞等閱讀、回答問題、講解並討論。
第 8 節: 全班分正反兩組進行辯論。發表複製的相關問題
第 9 節: 動物飼養成果發表及綜合評鑑活動

分工時除了應考慮學習目標、時間、相關設備外,也要注意每個學生是否都有工作及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,教師應提供協助並教導學生尋找支援。








一、 口頭報告:
鑑賞別人的工作成果、獲得科學概念的認知、並學習與別人合作
二、 書面報告展示、觀摩二交換實驗:
在『各式各樣的蛋』活動中,每組準備的材料、紀錄單,成為其他組的教材,可以擴大學習的內容
三、 評量單、活動紀錄展示:
可以觀摩別人的成就並修正自己的缺失
四、 辯論會:
展示經過整理過的學習成果,同時經由辯論激盪出新的思考。
五、 成果展示:
交換飼養動物的心得、甘苦;學習生殖的神聖意義,進而愛惜生命。

☉教師應督促學生事前做充分的準備,課堂中維持秩序,排除突發狀況引導學生欣賞別人的成就,並鼓勵每一個學生發表他所得的結果、經驗,讓學生體會【過程】的意義。

☉將學生作品展示可促進彼此觀摩欣賞





一、 學生之學習成就檢核:
科學與技術認知的學習•將本議題探討的內容中與課程綱要相關的科學概念列舉出來,配合各小組的探究活動,設計成試題,由學生填答、口頭回答或進行紙筆測試。•將成品(書面報告、紀錄表、孵出的小雞、小鴨)陳列出來,並作評量「過程技能」、「思考智能」與「科學應用」之考核。由學生在實驗或搜集資料時表現之觀察、比較與分類、組織與關連、歸納與推斷等能力來評量。•由學生搜集資料、撰寫報告、討論的能力來評量。•由學生在處理問題時對情境之批評、提出策略之創意及安排工作流程,整合整體工作之能力來評量。l「科學態度」、「科學本質之體認」之考核•可由學生熱衷參與及細心切實的工作、求真求實的精神來評量。
二、 對相關問題之聯想:
各類生態系具有什麼特徵?哪些生物生活於其中?如何適應?企鵝如何演化成現在的樣子?….等則留待另一單元學習。
三、 教學成效評鑑

☉教師把在本「議題」中預期學生達成的「學習成就」列成評量表。由學生在發表會上、觀摩別組的成品、學生間相互討論、詢問教師等的活動中去回應評量表上的問題,也因此獲得應有的學習

☉教學目標在於提升學生的「科學素養」,其內涵包括「科學探討過程之技能」、「思考智能」、「科學應用能力」以及「科學概念之認知」、「科學態度」、「科學本質之體認」、「科技的發展」、「設計與製作技能」等,其目標多元,故評量內容也要相應的多元。為了有效的評量,其方式也勢必多樣。例如可由實際執行狀況調查、口頭問答、報告、成品展示、測驗、筆試等方式去評量。

☉評量工作可依需要穿插在學習活動中或結束之時。